這兩年,智能產品喊得火熱。只要能連上網路、寫個 App 就叫做「智能」了。不管手機內要裝滿各個廠商自己的 App、各不相讓;開個燈、吹個電扇,也要掏出手機點個兩三下(明明遙控器就在手邊)。放上非開放版 IFTTT 功能,就成了場景模式。這也無怪乎,智能家居產品,目前就像風過去後的豬一般….。
小米在此領域也投入了不少產品。表面上是高 CP 策略的再延伸,但背後所收集的數據量,應該才是小米真正想要的資源。小米手環如此,其他智能家居產品亦類似。都必須與伺服器進行連線方能運作正常。雷軍自己也曾說了;從後台的數據看到大家怎麼使用產品,對於研發未來產品很有幫助。
然而這些佈局,何時能產生真正的能量補足智能手機上的巨大競爭,還是遙遠的未知數。因此也可以見到,小米在此些附屬產品上的開發投入顯得有些零亂跟各生態圈公司各自為政的小狀況。
不過身為愛折騰宅,加上這段時間老宅的大改建出租整合、小米整合單一 App 與簡單入手的價格,不入手研究研究,似乎有點說不過去。
按照不寫開箱文的慣例,畢竟 Google 一下就可以找到一堆寫得好又拍得美的開箱文。Bluefox 只寫自己想評(ㄍㄢ)論(ㄑㄧㄠ)的。
畢竟產品是面向中國市場推出,先不論 220V 用在台灣的風險性。適用中國的 I 型插頭,大部分 Blog 會建議服用轉接頭就上了。但小米插座本身就已經夠壯碩了,再加上轉接頭,實在看了非常礙眼。愛折騰上場~
搜尋了中國各評測的拆解照片、仔細的思考可能性就自己拆開來看看了。
可以看到,插座的設計、不像其他智能插座,將控制部份置放於某一端變成長型設計,而是設計成環繞設計。中心的轉接插頭部分,則分為上下兩層設計。就設計上來看,要共用模組,生產為其他國家版本應該不會太難(結果還沒推出國際版,就改版了、而且改的更難改裝)。
Marvell 的控制模組與天線另外連接,用意不明(改版其他晶片?)。題外話,小米最近「表態」願意「試試看」對接 Apple HomeKit,其實這實在是個假議題。去查詢小米所採用的晶片解決方案,就可以知道 Marvell 早就已經都提供了 HomeKit 相容,只是小米要不要打開罷了(果真是會操作的公司)。
模組化的好處就表示改造性高。比對過 I 型與台灣適用的 A 型並參考網路上的拆解照片,大概可以確定修改是可行的。
以匹克拆除之後,可以看到整個插座的完整結構。除了地線插頭可以直接取下之外,火線與水線都是以螺絲加上焊接固定。
解除螺絲與解焊之後,就可以將插頭都取下。
以刀具或電動工具修正好固定位置後(螺絲位置不變),焊接回去(電會產生熱,務必要小心焊接好)。
(題外話:小米插座的插頭厚度比一般插頭來的厚上許多,算是真材實料?)
修改好蓋片之後,小心的蓋回。就完成了適用於台灣美式插頭的版本。要特別注意的是,插座原始設計是用在 220V 上頭,因此用到 110V 雖然可動作,但建議在功率產品上,要特別小心注意。
第一代的小米智能插座,剛推出的時候相當不穩定。一如小米慣例,修正差不多後,二代產品就推出了。目前 Bluefox 使用上,第一代表現得相當穩定,反而是第二代 Zigbee 常常出現斷線的狀況,囧。或許這要回歸到小米的發跡 MIUI 慣性,「整個使用者都是我的測試者」 ,小米智能家庭產品入門門檻相當低、整個服務也是不斷修修補補,或許未必是適合每一個人。如果是當作研究或非嚴格使用,則倒是可以接受。
套句當年大陸用語「四核不燙手、哪能 799」~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