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其說「」是一部科幻小說,我倒覺得這是本包裝科幻的人性小說…只是對象不是個人,而是群體。

知道自己的惰性,通常是不看厚重小說的。簡單的記憶腦力加上容易放棄的個性,常常是無疾而終的下場。但自從前段時間的幾本書開始,漸漸拉長了戰線,才漸漸開始推展自己的限度。

意外的是幾次於中午休息時間閱讀時,才發現身旁好多朋友都看過這部書(高的意外)。但是我還是必須說,中文版的翻譯幾度讓人想放棄了….

多線開端後集合的寫法,已經常見的手法。某方面也暗喻著本看似不相關的個別事件,最終會拼湊出一個書本的中心思維。當然也表示各路的人物最終會結合在一起、共同面對問題。

我喜歡作者設定以未知的海洋作為故事的核心,畢竟這是一個與你我息息相關,卻又陌生得不得了的世界(你可以指出每天吃得菜名、肉名,卻不見得認得出吃得海生食物原樣,不是很有趣嘛)。而作者所下的研究功夫,也讓整個攻擊理論令人意外之外,卻又顯得合理(海底甲皖噴發等)。但是整體的鋪陳還是顯得過為冗長了些。

人是萬物的主宰、神的子民。早就在我們腦中根深蒂固、甚至我們說的世界末日還是以人出發、說穿了世界末日其實是人類末日。清除了人類,地球還是會重生重新開始,那「人」又何以自以為是地球的中心呢?可以自行決定地球上其他生日的生死大權呢?

書籍不斷的衝擊作為人、所謂智慧動物對於其他動物的看法,對於其他智慧動物的自我投射偏見。因此設定的對手,以單細胞生物出發,更顯得有趣。作者以「群」作為題名,個人覺得有多重含意才是。

個人與全人群的觀點。人類的個體意思與Yrr群體意識。人類與地球「群」的觀點等。

身為歐洲人的作者,當然也對於美國做了一番諷刺。而即便到了後來,人的多樣與自私性還是成了事件最後的成敗因素。雖然對於最後落幕的方式,個人還是有些小小的抱怨的,這就像不斷營造、掀起了萬丈大浪,最後居然只有小浪花打到岸上的感覺。

作為一本科幻小說,個人覺得情節的安排,「群」並不算出色(地球發生災難,各路專家集合找出解決之道,全人類命繫一役的老劇情)。但是如果就人類自我思考、地球意識、群的整體意識來看,「群」確實表現不差(但首先得先忍受它的中文翻譯…)。特別是本書出版於 2007 年,即便過了這麼多年,我們還是不斷的看到人類自私造成的眾多問題,環境、經濟等。

人類真的是智慧生物嘛?

最後修改日期: 2012 年 4 月 19 日

作者

留言

撰寫回覆或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