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修改的過程中,「How to fit your PC in a Power Mac G5 case」是 Bluefox 參考的重點文章。

該文是少數將全數風扇還原,圖文解說詳細的文章。但該篇作者是舊機器打散,重新移植,料件完整度會更好。
G5 11
大部份國外改裝文章都會提醒改裝者,千萬不要弄丟了前面板開關的這條線。很幸運,當時拿到的機殼是包含的。但更幸運的,其實在台灣光華電子廣場內各種接頭都不是問題,要找到此替代品也是沒問題且價格相當便宜,電子王國這時候就成了大優點(過程中也順道瞭解了 JWT、Molex 差別與 AWG 線材與溫度安全的相關資訊等)。
G5 12
由於 PMG5 是專屬主機板,可以以最短的接線分毫不差的處理。但修改就沒有這樣的參考依據了。一頭以 2.0 另一頭為 2.54 的規格進行接線,分別包含開機開關、電源 LED、USB、1394 與聲音輸出孔,在 PC 主機板上分別位於不同位置(接線圖可參考此處)。
G5 13
再以套管、網管做保護與美化完成。另外內接一組 Broadcomm USB 藍芽 4.0 BLE 以求美觀與不浪費多出的 USB Port。雖然只是內部線路,還是費了點工做了美觀後處理 XD。
G5 14
本來參考國外文章,打算以舊有 PC 固定架作為改裝用,小心的切割不需要的部位。
G5 15
來來回回切除了好幾次,最終還是決定將大部份線路按照原 G5 設計隱藏固定於主機板下方。整個切好的部件又推翻不用了。白做工好久,囧~
G5 16
使用的 PC 主機板高度遠寬於 G5 主機板,因此中層與上層的隔板都必須要做切除的動作。本以為很簡單,沒想到蘋果用料果真實在,鋼板的厚度硬是比 PC 厚了一倍,但好處是即便切除部分固定點,也完全沒有變形狀況。拍手!(照片為上層板)
G5 17
原有的 SATA 硬碟架/電源與數據線都全部沿用,小心的比對電源線順序,以免錯接燒毀硬碟,那就苦笑了。不過比較囧的是,費了力的把兩組電源接頭剪開、改為 MOLEX 接頭之後才想到,前面才說過光華什麼接頭都有啊,大可以不用破壞啊。後來也確實在光華看到對應的接頭。完全自己規劃不佳。
G5 18
切割外殼,是最不願意進行的部份。一方面是破壞美感、二方面是一動手就沒有回頭路了 XD。中國淘寶上,有販售利用原介面的改裝方式,但想想將犧牲 USB 3.0 等不少功能,加上不確定品質問題,最終還是決定切割。小心的畫出切割範圍並貼上紙膠帶標示與防護,轉角部份盡可能做到圓角效果。照片可以看到切割位置因主機板位置上移的畫線變動。
G5 19
必須再說一次,蘋果用料真的很實在!本以為鋁鎂合金應該很好切割,結果不然。一方面父親遺留下來的 Miller 採用的是 6mm 接頭,現有的工具幾乎都是 3mm 規格。而手上的 3mm 工具僅夠處理模型或金工之用,只好重新購入可調速可調大小台製 Miller 一隻。而打磨片、圓鋸、鎢鋼鑽也都先後陣亡(完全是不懂工具的後果)。最後是搜尋到砂輪切斷片,才完成了切割的工作,但切斷片的特性就是施力稍微有誤,馬上就「噴」成碎片(好吧,又是我技術問題)。
G5 20
最後的結果還不錯。才發現,早點使用砂輪切斷片,前面切割的工作就不需要這麼累了。後面部分風扇的切割改造,就比較像是「一塊蛋糕」了。
G5 21
原來 PMG5 的設計,於機殼的上下兩處各安裝了一組溫感晶片,風扇則可因應溫度變化,自動調整轉速。然當全部風扇皆以全速 12V 運作時,所產生的噪音就與吸塵器差不多了,因而大部份的改造都會利用 PC 電源供應器的 5V 輸出至風扇,以大幅降低噪音但又達到散熱的效果(或者風扇都換成 PC 風扇,但美觀度大減)。
G5 22
5V 固然可使用,但考慮萬一溫度升高的狀況下,沒辦法提高轉速的狀況下,散熱效果勢必大打折扣,有一定風險。由國外這篇修改文章學到的方法,在淘寶上購買了三組風扇溫控模組。原理類似原蘋果的設計,隨溫度變化控制輸出電流,溫度越高輸出電流越高,風扇即轉速越快。當然比不上蘋果的系統監控功能,但好處是藉由上中下三層分開獨立的溫控,可以更有效的針對單一區域進行散熱。而成本跟複雜度都不高。
G5 23
此處可以看出,最上層是整個改造最壅擠最困難的地方,原有的空間安裝雖然已經切短硬碟架與風扇的長度,但於下方推進主機板之後,幾乎是硬塞才能完成(把主機板塞壞了,就糟了)。所以部分改造,會將此處的風扇去除,畢竟硬碟產生的熱量不算太高,或者以 SSD 作為系統,則必要性又會更低。
G5 24
為了上層部分減少主機板與控制線高度,將主機板上固定座全數拔除,並剪短金屬接點以降低高度。
G5 25
(後面拍照紀錄的照片照片實在太少,囧。風扇則完全沒拍)
將上層回復之後(上層連接著開啟側面板開關,需要一點拆解技巧,可參考此篇),將原來機殼上線材固定片復原、走線固定後,安置好主機板及自行製作的後面板裝上。考量到原風扇的可抽換性,三層風扇組另外製作可拆除快速可電源接頭(忘記拍 XD),即可不影響後續改裝、或往後需要。
G5 26
安裝下方電源供應器,並將剛剛預留的電源供應線全隱藏於內。安裝上中層與最後五組風扇與溫控模組。除了預留的風扇電源線不甚滿意外,基本上大概達到原先規劃的目的(應該可以找機會再來固定美化風扇線部分)。
G5 27
蓋上透明塑膠隔板與側鋁板,完成。
G5 28
大部份改造者應該會好奇的是後方的處理(起碼我是如此),所以特寫一下。由於 PC 的後面板遠大於 Mac 的空間,為了不破壞機殼,加上 PS/2 鍵盤與音效孔對我來說都沒有用途,因此半覆蓋犧牲不用。找不到比較美觀的內六角螺絲,後方是採用六顆透明塑膠螺絲進行面板固定(因為透明,所以不甚明顯)。 G5 29
總結:
一篇落落長的文章,實在有點討厭。不過拆成三篇又過於假掰,所以就一路到底了~
過程中,用著退化至幼稚園程度的繪圖,規劃幾次線路走向跟接頭位置方法,跑了四趟光華、N 趟五金行。總的來說,修改 Power Mac G5 並不如想像中的艱難,特別是如果不追求復刻。但確實有部分的難度需要攻克與些許的耐心,如面板切割與線路重接(可接受破壞式接線,則好些)。
而拆解再回復的過程中,時而也能領會 Apple Power Mac G5 的設計理念及講究。兩片溫控晶片的安裝位置、藍芽與 Wifi 天線的前後期設計、風導走向切割與半透空設計的用意、隔絕降低噪音的用意等。當然也包括漏液問題的後期簡單補救等 XD 讓 Power Mac G5 顯得更迷人~
只是一個機殼而已,為什麼要這麼折騰呢?
其實也沒什麼,只是扛回機殼給自己設定目標後,有機會還是要盡力完成吧。而結果之外,不斷思考推進的過程也是一種享受吧~
 
Power Mac G5 高解析度攝影 – 點選
中國 Mac Idea 改造文 – 點選
專業且齊全的台灣拍賣 –  點選
PS:Power Mac G5 改裝應該會來個二號機…抖

最後修改日期: 2014 年 8 月 11 日

作者

留言

撰寫回覆或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