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tube http://www.youtube.com/watch?v=Mi-C4eis2-Y]
膽敢在一片叫好聲中提出一點不同的看法,應該不是蠢就是太閒吧。只是看著一堆人對著電影預告喊著「台灣之光」、「愛台灣」的聲浪之時,我不免很想說;有這麼嚴重嗎?
在台灣,所謂的邏輯有時候實在是一件很乖張的事情。
首先,這樣說吧,你覺得【賽】片是不是一部商業片?導演有沒有行銷、最終是不是要賺錢?這就跟發下宏願寫了哈利波特的JK羅琳,或許有人稱他為英國榮耀(待確認),但是應該沒有人會以「愛英國」來稱呼或者去看他的作品吧?因為那就是商業。只不過類似於蘋果黃金同心圓行銷策略成功(有興趣的人可以看看 TED 影片),就成了看本片就是愛台灣的奇怪論調。
再者,我真的很好奇在魏導拍攝本片之前,有多少人真的知道霧社事件、莫那魯道的相關經過。如果今天莫那魯道對抗的不是日本人、而是漢人政府?如果今天台灣沒有被收復(回歸)?那歷史會怎麼寫?類似英雄的傳說,難道不是有意宣傳的結果?大家如果這麼愛台灣、怎麼不把整個歷史全翻出來,看看原住民在歷史上被多少種族所欺壓,還有多少沒被訴說的故事?拿蘭嶼來說好了,既然我們這麼在意公理正義,怎麼沒有人注意幾十年來我們消費蘭嶼、把核廢料丟在蘭嶼的問題?我記得我第一次聽到霧社事件,是魯拉拉受訓時,在南投莫那魯道紀念碑下拍照,這個奇怪的名字給了很多好奇,但也僅止於此。雖然買了書籍來看,我也仍然處於不全然了解的狀態(資質愚笨),那是一個複雜情緒的年代吧(怎麼現在好像也好不到哪)。
誠如魏導所說,該片是試著以更宏觀的角度來看待整個事件、畢竟人不是非黑即白,站在不同的角度來看,就會有不同的結果。
我會不會去看賽片,會的。但是對於我來說,就如同觀賞其他商業影片一樣,沒有差異。我一直想著大誌創辦人說得那句話;我們就是商業。不管有多偉大的夢想、要能賺錢、往前推進是不爭的事實(魏導也這樣說了),畢竟我還想看到魏導的台灣三部曲。因此拜託,別在套上意識形態的形容詞了…..總是要冠上愛台灣,台灣之光這種名詞,會不會太沈重了點。

最後修改日期: 2011 年 6 月 26 日

作者

留言

撰寫回覆或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